珞巴族的建筑风格与特色

2025-07-07 12:40:55

  珞巴族是我国的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,长期居住于喜马拉雅山脉周边的山地和丛林中,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珞巴族很有特色的建筑风格。有长屋、小栋房等等。一起来看下在珞巴族文化中它们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吧。

 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,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,以米林、墨脱、察隅、隆子、朗县等最为集中。由于长期依附于山地生活,珞巴族的传统建筑、村落格局、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。珞巴族聚居的珞瑜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,很早便被珞巴族的祖先所开拓并形成了独特的珞巴文化。珞巴族的传统村落景观文化模式主要由景观要素、陈设装饰和形象符号组成。

  1、集体居住的“一”字形长屋
  长屋是珞巴族家庭和社会形态的典型表现。长屋呈“一”字形排列有数间或数十间不等,长的可达几十米,一般长屋内住着同一家庭的若干小家庭,每一小家庭占一居室自立火塘,有的部落一个家族住在一幢长屋里。典型的长屋可以分为三类:以崩尼族为代表的“南塔”、以巴达姆族为代表的“莫休普”和“雅胜”。
  “南塔”是一种竹木结构的干栏式楼居建筑分三层:第一层称为“那贡”作堆放柴火和圈养猪、牛之用;第二层住人叫“郭基”;第三层即顶棚,供存放工具杂物。“莫休普”位于村寨中心,为男性青少年集体夜宿的公房,为保卫村寨之用,同时也是村内重大事项的议事所、大型的集体祭祀仪式和节庆活动场地。“雅胜”则是未婚女子的公房,分为长屋和方屋两种,也是对青年女子进行集体管理奖惩之所。

  2、小家庭式的小栋房
  在长屋存在的同时,还有供个体家庭居住的小栋房,分为干栏式和地居式竹屋。干栏式以博嘎尔部落的“乌石”为例,修建时先在底部竖圆木立柱,二层地板处和顶棚处架设横梁,横梁上铺设木条,房顶搭建成人字形,多用木板、芭蕉叶苫盖。墙壁、地板用篾席铺搭,房屋底层堆放柴火作猪狗圈。二层住人,顶层堆放辣椒等杂物。门一般面向山坡开,门外有一阳台,在阳台靠门的两端设有男女厕所。人口多的人家把居室隔作两三间不等,每间均设火塘,由婚后的子女或奴隶分住,一般人家在靠近房子的入口处另建一耳房圈放牛羊,在房子的附近建仓库堆放粮食。
  地居式住宅以苏龙人“纠杂”的修建最为典型。其建筑过程是:先在两面山墙外各竖根立柱,中间较高那根做主梁,屋顶两边低的立柱架檐梁,主梁和檐梁之间搭加若干根木棍,上铺芭蕉叶和茅草等用藤条拴牢呈“人”字形,四周用竹片或粗竹席搭棚,再捆上藤条构成墙体,室内铺竹席或木块,屋中心设火塘,火塘上方吊一个木架,供烤柴和烤肉之用。

  3、墓葬穴冢
  珞巴族的丧葬制度中,以土葬为主,部分地区存在着石冢葬、崖葬和树葬等安葬方式。主流的土葬方式以墨脱为例,先挖一个圆形竖坑,再挖横穴。横穴一般是用来垫放死者旧衣物,尸体向右躺,在横穴口竖插一排木桩以挡土,然后填土压实形成墓冢。

  4、河渠道路的交通建设
  珞瑜地区山高谷深,江河阻隔与外界联系极为困难,对于长期生活在高山密林中从事狩猎和刀耕火种的珞巴族来说,他们的交通工具与设施是简单而实用的。
  在村与村之间,人们修建了一条条羊肠小道。珞巴人修建道路有一个特点,即总要选择最短的距离,即使翻越一座高山也不走路程远的弯路。人们常常利用雨水冲击形成的水沟或乱石嶙峋的河道,稍加修理即成行走的路。遇上莽丛砍伐开道;碰上陡坡,修筑石阶或搭架拱桥;途径沼泽地或小溪流,砍倒大树横架其上;倘若遇到险峻陡峭的山崖绝壁,常用的方法是架设独木桥。珞巴族的河上交通设施相对较发达,常见的桥梁有独木桥、竹木桥、溜索桥和藤网桥。其中溜索桥和藤网桥是依当地实际特点而创,展示了珞巴族人们高超的架桥技艺。

  5、地质地理及生物景观
  珞巴族大部分人民均集聚于喜马拉雅山脉周边,其中以雅鲁藏布大峡谷周边的景观最具价值。一是峡谷本身壮丽的姿彩,且由于位于亚热带地区,夏季高温潮湿多雨形成了“一山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奇妙景象。山林中多高落差的瀑布,主要分布在背崩、多雄曲等一带。秀丽的南迦巴瓦峰也位于这片土地,大峡谷地区多高山湖泊,皆是山水清秀景色宜人。大峡谷地区气候温湿,这里有种类繁多的珍惜野生动植物物种,木耳、核桃等质量上乘极富营养。垂直分布的物种资源是开发珞巴族旅游的一大优势。

  你可能会喜欢:
  
  
  
  

同类文章
评估满族人口规模及其地域分布情况

评估满族人口规模及其地域分布情况

  曾经的满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辉煌灿烂的一笔,随着清王朝的毁灭,满族文化一度处在低谷,但是时间走到现代化的社会,如今全国上下的满族人民发展出了多少的人口,具体又都分布在全国的什么地方呢? 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,满族的人口数量约为1041.0585万人。其中辽宁有满族533.6895
2023-12-20
深入了解具有独特魅力的撒拉族美食文化,尽享文化与美食融合的难得盛宴

深入了解具有独特魅力的撒拉族美食文化,尽享文化与美食融合的难得盛宴

 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中国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地区。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,撒拉族所有的习俗得根据伊斯兰教而定。撒拉人自称“撒拉儿”,其他民族称之为“撒拉”。那么,撒拉族有哪些别具风格的饮食习俗呢?一起来撒拉族文化中看看。  撒拉族男儿,多以上山伐木、下河板筏为生。此外,养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,园艺
2023-12-21
罗布林卡的文化开放让锡伯族传统节日成为亮丽风景,具体而言,锡伯族有哪些大众化节日活动呢?

罗布林卡的文化开放让锡伯族传统节日成为亮丽风景,具体而言,锡伯族有哪些大众化节日活动呢?

  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——锡伯族,其大众化节日还不少,比如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抹黑节、杜因拜扎坤节(西迁节)等,其中抹黑节和西迁节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,体现了传统的锡伯族文化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  春节:从阴历年三十开始,各家各户都要杀猪宰羊赶做各种年菜、年饼、油炸果子。除夕晚,全
2023-12-21
探索汉族传统服饰文化:从历史渊源到当代发展

探索汉族传统服饰文化:从历史渊源到当代发展

 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,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服饰等,汉族文化包含了服装文化、歌曲文化、饮食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所组成。今天就由小编我为大家详细的讲一下传统汉族服饰文化。  汉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。其历史源远流长、文化辉煌灿烂。纵观几千年的历史,汉族的服饰,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
2023-12-21
揭秘锡伯族的源流:他们是否是古代某一族群的后代?

揭秘锡伯族的源流:他们是否是古代某一族群的后代?

 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的繁衍,而现代许多的民族都是由古代的民族后裔。锡伯族是五十六个民族之一,他是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,而锡伯族的历史由来已久,你知道锡伯族是古代哪个民族的后裔吗?下面的锡伯族文化为您解答,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  锡伯族,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,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关系
2023-12-21
探寻藏族文化中的女性荣耀:揭秘藏族传统节日“吉祥天母节”

探寻藏族文化中的女性荣耀:揭秘藏族传统节日“吉祥天母节”

  “天母节”又称“仙女节”是藏族的女性节日,藏族妇女对这个节日尤为喜爱,因为在这一天男人们会对女人特别尊敬,并且会给女人送礼物或钱,即便不认识的也会有所表示。在藏族文化中天母节是对妇女尤为重要的一个节日,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天母节的历史意义与传统习俗。 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,藏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生动
2023-12-21
- 揭开布依族人民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文化之门

- 揭开布依族人民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文化之门

  在传统节庆中必不可缺的是歌会。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,他们喜欢载歌载舞,表达自己的感情。但每一个传统节庆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,人们是为了纪念那个故事,而流传至今。布依族文化就向我们呈现一个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,那就是查白歌节,下面小编带你倾听那份美丽动人的情感吧。  简介  查白歌节是贵州省西南兴
2023-12-21
饶有趣味的锡伯族“涂黑节”庆典:探索多元文化并颂扬独特表达方式

饶有趣味的锡伯族“涂黑节”庆典:探索多元文化并颂扬独特表达方式

  抹黑节是锡伯族的一个有趣的节日。在节日期间,人们都会成群结队、挨家挨户的去抹黑,只有被人抹到才能在来年大吉,而那时候你可以看到街上都是一群被抹得满脸黑灰的人在行走。  那么,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锡伯族文化吧!  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的一个饶有风趣、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。传说,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
2023-12-21
探究少数民族土家族独具特色的古老音乐文化:咚咚喹乐器的起源、制作和演奏过程

探究少数民族土家族独具特色的古老音乐文化:咚咚喹乐器的起源、制作和演奏过程

  我们都知道,语言是土家族的文化主要传承体现,土家族传统文化底蕴丰富。这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吹咚咚喹。相信大家对于咚咚喹都比较的陌生,其实咚咚喹就是土家族的一种古老乐器。那么,大家对于咚咚喹有多少了解呢?  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!  “咚咚喹”的制作  咚咚喹制作简单,
2023-12-21
揭秘苗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表达形式——“反扳木鼓舞”

揭秘苗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表达形式——“反扳木鼓舞”

  在现实生活当中,民间艺术是丰富多彩、形式多样的,苗家文艺在这里也体现了出来,其中以木鼓舞是最为盛名的。木鼓舞是苗族舞蹈的精华,是苗族文化活动的活化石。那么,大家对于苗族民间的反扳木鼓舞了解吗?  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!  反排木鼓舞是苗族神话中造人之神——“蝴蝶妈
2023-12-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