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惑:汉族为什么没有民族服装

2025-11-21 05:40:55

  中国有56个民族,而汉族是唯一一个不是少数民族的民族,但是我国少数民族却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,而唯独汉族没有,这是为什么呢?有人会说了:“我们不是有汉服吗?”小编想说:那你穿过汉服吗?那么,究竟美丽的汉服会消失在汉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呢?一起来了解汉族文化,看看现在的汉族为何没有民族服装?

  汉族并非自古以来就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,相反汉族古时的民族服装还是非常有特色的。春秋战国时代,汉族的民族服装基本定型,这就是宽衣肥袖的汉式服装。宽大的衣袖是汉式服装区别于其他民族服装的最大特点,除此之外,肥大的衣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兼作衣袋,把东西往衣袖里一塞,用手捏住袖口东西就不会掉出来,和西装的衣袋相比,汉式服装的衣袖可以放更多的东西。

  古时有个着名的孝子(名字一时想不起来),是个穷书生,到一个财主家做客时,财主请他吃橘子,他乘人不备就偷了几个橘子藏在衣袖里。可是他临走前向财主作揖告别时,忘了衣袖里面还有偷藏的橘子,没有用手捏紧袖口,结果一作揖橘子就滚落出来。旁人都嘲笑他偷橘子,他却面不改色心不跳,振振有词地说:“我家老母从来还没有吃过这样美味的橘子,我不敢一人独享美味,所以想拿几个回去让老母尝尝。”旁人听后立即由嘲笑转为肃然起敬,盛赞该书生孝心可嘉,偷橘子也成为人们孝行的美谈。可惜今人不象古人那样孝顺了,现在如果有人偷了橘子后以同样的借口解释,不会被人们当作“孝子”来赞叹,而是当作“笑子”来嘲笑。

  汉族服装的另一个大特点就是不用衣扣。但由于没有衣扣,所以必须用一根宽腰带把衣服束住,才不至于敞胸露怀。当时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阶层穿“短衫”,上身穿的叫“衣”,下身穿的叫“裳”。现代汉语中仍有“衣裳”一词,但口语中已把下身穿的改称“裤子”。对于那些有钱有地位的人,以及不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读书人,一般则穿“长衫”,即上衣下裳连为一体的袍服。从汉代起袍服被用于朝服,此后唐、宋、明等各朝代,均沿用衣袖宽肥、不使用衣扣的典型汉族服装作为朝廷官员的正式服装,宽衣大袖的服装也成为中原地区汉民族文明的一种象征。

  宽衣大袖的汉族服装,也反映了汉族对生活的人生观,即追求悠闲清净的安祥生活,不喜欢搞激烈冒险的活动。宽衣大袖的服装,对于观月赏花、吟诗作画、抚琴下棋的悠闲生活是再合适不过,但穿这样的服装搞骑马打猎等激烈活动就非常不便了。自古以来中原周围的少数民族,多采用窄袖紧身的服装,以适应他们喜欢骑射冒险的生活方式。战国时赵武灵王曾经想推行窄袖紧身“胡服”,但由于传统势力太大并没有取得多大成果。唐代开元、天宝年间窄袖紧身的胡服也曾风行过一时,但并没有对传统的汉族服饰造成很大影响。

  宽衣大袖的汉族传统服装到了清代时突然绝迹。等到辛亥革命汉人复辟后,汉人们开始为自己的服饰大伤脑筋:沿用满人的长袍马褂吧,汉人们不愿意;全民改穿西装吧,又有些不伦不类;复辟清朝以前的汉族传统服饰吧,已无人知道200多年前的汉式服装是什么式样。所以最后汉人不得不为自己重新设计一种服装,来摆脱没有民族服装的窘境。新的民族服装采用什么式样?思想先锋的革命党人和一般民众的想法并不相同。

  革命党人思想西化,所以在服装问题上也考虑采用西洋式的服装式样。辛亥革命时的革命党人多为留学日本的留日生,那时日本大学的学生一般都穿学生服,据说孙中山本人为了躲避清廷侦探的耳目,在日本时也常穿学生服化装为学生模样,因此革命党人对日本大学的学生服有一种特殊的感情。

  革命成功后,孙中山根据日本大学的学生服为原本,稍微改动了一下式样,就为汉族制定了新的民族服装:中山装(有心者看一下鲁迅等人留学日本时的学生服照片,就可以明白中山装与学生服的相似程度)。中山装得到了革命党人的一片喝采,但普通民众的反映却是冷水一坛。当时中山装除了革命党人外,并没有在民间掀起一场中山装热。袁世凯北洋政府中的武官穿军装,文官穿西装,也没有采纳中山装作为正式官服。不过袁世凯当皇帝时,根据汉式传统服装设计了宽衣大袖的皇帝服和大臣服,但这些服装也和袁世凯的皇帝梦一样一现即逝。

  你可能也喜欢:
  
  
  
  

同类文章
评估满族人口规模及其地域分布情况

评估满族人口规模及其地域分布情况

  曾经的满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辉煌灿烂的一笔,随着清王朝的毁灭,满族文化一度处在低谷,但是时间走到现代化的社会,如今全国上下的满族人民发展出了多少的人口,具体又都分布在全国的什么地方呢? 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,满族的人口数量约为1041.0585万人。其中辽宁有满族533.6895
2023-12-20
深入了解具有独特魅力的撒拉族美食文化,尽享文化与美食融合的难得盛宴

深入了解具有独特魅力的撒拉族美食文化,尽享文化与美食融合的难得盛宴

 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中国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地区。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,撒拉族所有的习俗得根据伊斯兰教而定。撒拉人自称“撒拉儿”,其他民族称之为“撒拉”。那么,撒拉族有哪些别具风格的饮食习俗呢?一起来撒拉族文化中看看。  撒拉族男儿,多以上山伐木、下河板筏为生。此外,养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,园艺
2023-12-21
罗布林卡的文化开放让锡伯族传统节日成为亮丽风景,具体而言,锡伯族有哪些大众化节日活动呢?

罗布林卡的文化开放让锡伯族传统节日成为亮丽风景,具体而言,锡伯族有哪些大众化节日活动呢?

  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——锡伯族,其大众化节日还不少,比如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抹黑节、杜因拜扎坤节(西迁节)等,其中抹黑节和西迁节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,体现了传统的锡伯族文化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  春节:从阴历年三十开始,各家各户都要杀猪宰羊赶做各种年菜、年饼、油炸果子。除夕晚,全
2023-12-21
探索汉族传统服饰文化:从历史渊源到当代发展

探索汉族传统服饰文化:从历史渊源到当代发展

 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,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服饰等,汉族文化包含了服装文化、歌曲文化、饮食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所组成。今天就由小编我为大家详细的讲一下传统汉族服饰文化。  汉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。其历史源远流长、文化辉煌灿烂。纵观几千年的历史,汉族的服饰,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
2023-12-21
揭秘锡伯族的源流:他们是否是古代某一族群的后代?

揭秘锡伯族的源流:他们是否是古代某一族群的后代?

 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的繁衍,而现代许多的民族都是由古代的民族后裔。锡伯族是五十六个民族之一,他是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,而锡伯族的历史由来已久,你知道锡伯族是古代哪个民族的后裔吗?下面的锡伯族文化为您解答,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  锡伯族,是中国境内的一支少数民族,与古代鲜卑和近代满族有一定的关系
2023-12-21
探寻藏族文化中的女性荣耀:揭秘藏族传统节日“吉祥天母节”

探寻藏族文化中的女性荣耀:揭秘藏族传统节日“吉祥天母节”

  “天母节”又称“仙女节”是藏族的女性节日,藏族妇女对这个节日尤为喜爱,因为在这一天男人们会对女人特别尊敬,并且会给女人送礼物或钱,即便不认识的也会有所表示。在藏族文化中天母节是对妇女尤为重要的一个节日,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天母节的历史意义与传统习俗。 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,藏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生动
2023-12-21
- 揭开布依族人民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文化之门

- 揭开布依族人民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文化之门

  在传统节庆中必不可缺的是歌会。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,他们喜欢载歌载舞,表达自己的感情。但每一个传统节庆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,人们是为了纪念那个故事,而流传至今。布依族文化就向我们呈现一个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,那就是查白歌节,下面小编带你倾听那份美丽动人的情感吧。  简介  查白歌节是贵州省西南兴
2023-12-21
饶有趣味的锡伯族“涂黑节”庆典:探索多元文化并颂扬独特表达方式

饶有趣味的锡伯族“涂黑节”庆典:探索多元文化并颂扬独特表达方式

  抹黑节是锡伯族的一个有趣的节日。在节日期间,人们都会成群结队、挨家挨户的去抹黑,只有被人抹到才能在来年大吉,而那时候你可以看到街上都是一群被抹得满脸黑灰的人在行走。  那么,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锡伯族文化吧!  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的一个饶有风趣、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。传说,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
2023-12-21
探究少数民族土家族独具特色的古老音乐文化:咚咚喹乐器的起源、制作和演奏过程

探究少数民族土家族独具特色的古老音乐文化:咚咚喹乐器的起源、制作和演奏过程

  我们都知道,语言是土家族的文化主要传承体现,土家族传统文化底蕴丰富。这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吹咚咚喹。相信大家对于咚咚喹都比较的陌生,其实咚咚喹就是土家族的一种古老乐器。那么,大家对于咚咚喹有多少了解呢?  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!  “咚咚喹”的制作  咚咚喹制作简单,
2023-12-21
揭秘苗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表达形式——“反扳木鼓舞”

揭秘苗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表达形式——“反扳木鼓舞”

  在现实生活当中,民间艺术是丰富多彩、形式多样的,苗家文艺在这里也体现了出来,其中以木鼓舞是最为盛名的。木鼓舞是苗族舞蹈的精华,是苗族文化活动的活化石。那么,大家对于苗族民间的反扳木鼓舞了解吗?  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!  反排木鼓舞是苗族神话中造人之神——“蝴蝶妈
2023-12-21